新闻资讯
转载“芯东西”|苹果蔚来助推的芯片新风口,对话国内全自研UWB芯片创始人+ 查看更多
转载“芯东西”|苹果蔚来助推的芯片新风口,对话国内全自研UWB芯片创始人
+ 查看更多
发布时间:2022-04-20


▲蔚来ET7支持UWB智能钥匙、手机UWB/BLE钥匙、NFC卡/手机NFC解锁车门(图源:蔚来)

▲纽瑞芯有关UWB超宽带定位通信芯片设计的论文被ISSCC 2022收录

▲纽瑞芯创始人兼CEO陈振骐
01. 清华毕业,高通历练 创业于UWB黎明前
创办纽瑞芯前,陈振骐曾在高通手机射频芯片核心研发团队工作了10年。
陈振骐的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通信专业,随后前往美国奥本大学进修微电子学博士,毕业后进入高通担任主任工程师,参与手机射频芯片的核心研发工作。这些经历,使得他在通信协议、通信系统、通信算法等领域持续沉淀。 2014年,芯片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,许多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已走到世界前列,但核心芯片技术仍然非常匮乏,国内集成电路已成为国内第一大进口商品,进口额远超石油。关注到这些现象后,创业的想法开始在陈振骐脑海中成形。
陈振骐和几位同学、朋友一拍即合,将从系统、数字、模拟、射频到市场销售的人才汇集,共同组建了一个拥有一线产业经验的全链条团队。其核心团队以清华背景为主,包括1位IEEE Fellow和9位在美国有过资深行业经验的海归博士。 2016年,陈振骐回到祖国,在深圳注册成立了芯片企业纽瑞芯,主攻UWB芯片。
纽瑞芯的英文名是NewRadio Technologies。其中,NewRadio指的是5G无线空口技术,字面意思为“新无线”,同时蕴含做5G相关技术之意,陈振骐希望,纽瑞芯能在无线通信芯片上抓住机会。
其业务主线UWB芯片擅长厘米级精准定位,能够在短距离内高速传输数据,同时具备功耗低、抗干扰能力强等特征,能够实现各种智能设备的位置、距离、方向感知。
严格来讲,这不算一个新技术。UWB“前世”可追溯至1960年代,美国军方用它来做雷达侦测。
2000年初,美国UWB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Time Domain的短脉冲制式UWB芯片实现了3m以内1Gbps速率传输,这在当时非常具有前沿性。但后来关于UWB的协议、标准流产,长期没有达成统一。早期十年,有一些小公司在进行UWB芯片研发,但成果鲜见。
2010年左右,爱尔兰UWB芯片供应商Decawave的DW1000走向量产,成为当时市场上唯一真正实现规模量产的UWB芯片,不过其量产规模并不是很大。


▲DW1000芯片由于与USB、Wi-Fi等其他短距离传输技术相比在成熟度、成本方面缺乏优势,UWB一直没能获得较高的市场接受度。UWB前期更多被用在煤矿、隧道、化工厂、养老院等工业场景,用于高精度定位,以确保佩戴者的安全。
在陈振骐创业初期,UWB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技术赛道。消费级市场的潜能尚未打开,国内企业又与国际龙头在关键技术上存在差距,UWB芯片赛道上的创业公司们直面实现技术突破、填补人才空缺、获得客户认可等多道难关。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9月,苹果在其旗舰手机iPhone 11中,首次装进一颗神秘的U1芯片,称其能显著提升空间感知能力,让短距离内的设备能被精准定位。该功能的幕后技术便是UWB。


▲2019年9月,苹果发布搭载UWB芯片的iPhone 11“UWB行业之前是暗流涌动,iPhone 11才将这把火正式引燃。”陈振骐回忆说。
彼时,纽瑞芯已经走到了成立的第四年。2019年底,其全自研的UWB大熊座(UMAJ)SoC芯片成功流片,成为国内第一款收发机全集成并兼容最新IEEE 802.15.4z UWB行业标准的系统芯片。
继苹果后,三星、小米、OPPO等消费电子品牌纷纷跟上,令UWB在手机和物联网(IoT)设备领域小火一把。随即在2021年4月,苹果甩出了酝酿三年之久的“防丢神器”AirTag追踪器,将UWB的热度推至新高峰;同年5月,谷歌宣布安卓12也加入了基于UWB的数字车钥匙功能。
国内外主流车厂亦纷纷基于UWB技术实现“数字钥匙”。UWB能从物理底层上防止攻击,具有极高的安全性,已进入国际车规芯片领域,它也是实现智能泊车、位置监控等应用的基础技术。
根据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的数据,2020年全球内置UWB的产品出货量为1.43亿部,2021年超2亿部,到2026年预计将增长到13亿部。


▲2020年-2026年全球内置UWB产品年出货量预测(数据来源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)

▲部分FiRa联盟成员截图(图片来源为FiRa官网)

▲UWB、Wi-Fi、蓝牙技术基础信息对比
在陈振骐看来,三者之中,蓝牙芯片的技术难度较低,UWB和Wi-Fi6、Wi-Fi7的技术难度相当。UWB芯片最小带宽为500MHz,最高带宽可达1.1GHz~1.3GHz,其带宽和频段都比蓝牙和Wi-Fi高,随之也会带来很多技术挑战。 他相信,坚持全面、正向的自主研发,才能更贴近市场,快速找到产品的市场价值。
对此,纽瑞芯从产品定义、最新需求出发,将芯片与算法两手抓,一方面从前端封装、射频放大器(PA)、模拟基带到数字信号处理的各个集成电路(IC)模块都进行IP化,另一方面从全系统角度研发多类算法,与硬件优化相辅相成。 “我们做的所有芯片都是全自研IP。”陈振骐说,因受IP限制小,纽瑞芯在代工选择上更为灵活,能与代工厂建立深度技术合作,并依据新的技术方向快速优化产品,由此提升其市场接受度。
由于UWB芯片市场尚不成熟,应用场景还不够清晰,工业与消费市场的不同应用需求千差万别。因此,纽瑞芯在整个芯片设计过程中都坚持“算法先行”,也就是从应用端出发设计产品,通过算法指导芯片硬件设计和优化的方向。 为了提升UWB芯片的性能,纽瑞芯采取了创新抗多径算法、海量用户快速定位算法,其自研算法还可以支持多频段动态切换。


▲多径效应示意图

▲大熊座芯片概念图
其核心产品大熊座系列UWB定位通信系统芯片,集成了全套底层软硬件解决方案,可实现多路收发,兼容最新IEEE 802.15.4z,支持FiRa、CCC等国际标准,已与市场上主流的UWB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及应用兼容。
UWB技术主要应用于四大产业领域: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、物联网、智能汽车、智能手机。
现阶段,大熊座芯片重点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,同时覆盖寻物定位、移动支付、设备互连、室内导航、AR/VR、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需求。纽瑞芯为不同应用场景研发的NRT81600系列及NRT81800系列多款芯片已于2021年完成试量产,将在今年投入市场。


▲大熊座芯片应用布局

▲嵌有UWB模块和AR模块的智能手机跟UWB智能设备位置关系图陈振骐相信,只有在协议上形成一致的标准,才能将UWB发展成一个在未来有爆发力、有大应用场景的技术。为此,他也在积极推进UWB芯片标准的起草工作。